当下人们养生观念日益彰显,
养生实践的创新活动层出不穷。
人们对长寿充满向往之情的同时,
也对人间仙境武夷山的养生环境,
产生了浓厚的向往之情。
武夷山是中华寿神彭祖的养生家园,
也是武夷山特色宴席——彭祖药膳的发源地。
彭祖不仅仅是武夷山开山鼻祖,他还是养生之神。
《神仙传》上说,这彭祖“少好恬静,不恤世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惟从养生沾身为事。”
▲彭祖
彭祖,一作彭铿,或云姓卅名铿,传以长寿见称。原系先秦传说中的仙人,后道教奉为仙真。于六月六日出生,其父亲陆终,母亲女馈,彭祖是上古帝王颛顼的孙子到商代末年,已有767岁。
尽管这么大年纪,可他仍不显衰老。他自幼喜好恬静,不追求名誉,不汲汲于世事,不刻意打扮自己,终日以养生修身为事。
▲彭祖
他精通补导之术;常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角散。平日沉默寡言,从不夸耀自己有道,也从不作一些诡惑变化鬼怪之事,以博取名誉。
他也常常四处周游,从不乘车马,即使要出外周游百日、数十日,也不带干粮。回来之后,衣食与平常也没什么两样。
他也善于导引行气,经常从早到晚闭气内息,之后,揉擦眼睛,按摩身体,舐唇咽唾,才站起身来。有时身体疲乏不适,他就导引闭气,攻治患处,便其九窍、五脏、四肢以至毛发都气流通畅,身体又舒服如初。
商王听说后,便亲自来向他问道,他闭口不语;给他数万金,他如数收下,全分给贫穷的百姓。
《平川彭氏家谱》的彭氏源流考记载:彭祖“因慕闽地不死国,遂挂冠辟谷,隐于荆南山,生二子,长曰武,次曰夷,兄弟开辟荆南山,相传五十余乡,子孙世居焉,故俗呼荆南山为武夷山。”
▲武夷山
武夷山之所以与“不死国”并称,是因为武夷山自古就被称为神仙地宅,被封为道教十六洞天。
武夷山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奇异的山水景观,犹如世外桃源,武夷山脉横亘于西北,阻隔中原的强权争夺,远离了烽烟战乱,是个宁静封闭之地,是人们向往和安居的地方,吸引着彭祖率后人到此开基。
▲武夷山
不死国”这一国名的出现,最早见于著名的《山海经》,在这本古老的地理志书上,记载了八个神话般的国名。
“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
所谓的“不死国”,是比喻此区域内生活的人群,长生不老。李贤注引《山海经》曰:“不死人在交胫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不死国”的意义是指在这样的国土环境中,怡人,宜居,适合人们安居乐业。“不死国”堪称“人间仙境”。武夷山也是这样一个蓬莱仙境。
《列子·力命》载:“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
《荀子·修身》也有记述:“扁善之度一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庄子·逍遥游》感叹道:“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王充在《论衡》中对彭祖的评价是:“寿如彭祖”。
彭祖活到800多岁才逝世,一直为民间津津乐道。
彭祖的延年益寿养生法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注意锻炼身体。每日凌晨即起、端坐、揉目、按摩、砥唇咽液、意守丹田、吸气数十遍;然后起身、熊径鸟伸、运气发功等,他是气功的最早创始人,这套健身法,被后人写成《彭祖引导法》。
■其二,是思想修养,他从不计较名利得失,不追求物质享受,情绪恬静而达观。殷王赠其万金,他用来接济贫困,自己无所留。不受“慎喜毁誉”所累,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其三,是生活习惯,他坚持顺乎自然,不伤害身体,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时常纳凉,顺应四时节气,使身体舒适安康,重视劳逸结合,用脑切忌过度,衣着求适不求华髦,男女生活饮食合理调节,并说:“凡此之类,譬犹之水,用之过当反为害也。”
▲彭祖药膳
屈原在其《楚辞·天问》中对彭祖的雉羹评价道:“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长?”
东汉王逸:“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尧美而飨食之。”
由此可见,彭祖长寿的原因之一,与他善于制作雉羹有关。因为彭祖善于制作美味养生的羹,后来被民间奉为厨行的祖师爷。彭祖首创的“雉羹”,与武夷山有着密切的关系。
▲彭祖药膳
彭祖生活在武夷山,开创了与当地生态资源相谐的饮食文化。“雉羹”为武夷山地道药膳,传承了食材的原生态,利用当地捕捉的野鸡为主料,通过烹饪煮烂,与稷米同熬而成的一种汤羹类饮食。
具有营养价值高、鲜香醇厚、易消化等特点。“彭祖药膳”的主体食材,就是矫健善飞的雉,雉在武夷山的大量繁殖,证实了武夷山生态环境的优越。
▲彭祖药膳
此外,根据《武夷山志》记载,彭祖隐居于幔亭峰下,终日“遁迹养生,茹芝吸露”,因而后世认为,彭祖的长寿与武夷灵芝也有莫大的关系。时至今日,形成了独特的武夷灵芝养生餐体系。
武夷灵芝养生餐均采用深山灵芝入膳,配以当地特色食材,精工细作而成,不仅味美可口,且能养身健体。药膳既能使人得到美味佳肴的享受,又能带来养身健体的福音。
生活在大都市,
除了要应付空气污染,还要担心吃的安不安全
来武夷山,食一份彭祖药膳
也让身体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