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5日-21日)将至,今年的主题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今天,让我们及早用科学知识保护自己,掌握防癌抗癌的主动权。
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400万,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7个人被确诊......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癌症年轻化的趋势。
01
不要谈癌色变
科学认识很关键
癌症是一种慢性病,我国最常见的癌症包括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甲状腺肺癌等。
近年来,癌症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肝癌、胃症及食管癌等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专家指出:大部分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
而且,致癌因素十分复杂,包括化学、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遗传、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
02
早筛早治
抓住癌症治愈的黄金窗口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三级预防来进行癌症的防控: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以下高危人群需重点关注这些筛查:
肝癌高危人群:慢性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筛查方法:AFP、肝脏B超
胃癌高危人群: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
筛查方法:胃镜
肺癌高危人群:长期吸烟、肺癌家族史等
筛查方法:胸部低剂量螺旋CT
乳腺癌高危人群:乳腺癌家族史、未生育或生育年龄过晚等
筛查方法:临床检查、乳腺B超、钼靶射线等
食管癌高危人群:长期吸烟饮酒、食管癌家族史、慢性食管炎等
筛查方法:食管镜
宫颈癌高危人群:HPV感染、性生活不洁、性生活过早等
筛查方法: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查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结直肠癌家族史、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
筛查方法:大便隐血、肠镜检查
03
防癌第一步
别让“坏习惯”喂养癌细胞
癌细胞就像潜伏在身体里的“叛逆少年”,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它们的失控生长。以下6类高危因素需警惕:
01、烟草与酒精:30%的癌症与吸烟相关,酒精则是口腔癌、肝癌的“推手”;
02、肥胖与久坐:肥胖人群患结直肠癌、乳腺癌风险增加20%-40%;
03、饮食失衡:长期高盐、高红肉、腌制食品摄入与胃癌密切相关;
04、病毒感染:HPV病毒(宫颈癌)、乙肝病毒(肝癌)、幽门螺杆菌(胃癌)需早筛早干预;
05、环境污染:长期接触甲醛、苯系物(装修污染)或PM2.5(空气污染)增加肺癌风险;
06、情绪压力:长期抑郁、焦虑会削弱免疫系统防控能力。
防癌行动建议
癌症的发生是人全生命周期相关危险因素累积的过程,因此,不管什么年龄段,都应尽早关注癌症预防。从今天起,戒烟限酒、坚持运动、定期筛查,用科学为自己筑起防癌长城。
坚持运动:每天30分钟快走/游泳,BMI控制在18.5-24。
餐盘“彩虹法则”:1/2蔬菜水果+1/4全谷物+1/4优质蛋白。
分餐公筷:阻断幽门螺杆菌传播,降低胃癌风险。
健康习惯: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
定期筛查:高危人群需遵医嘱进行胃肠镜、肝脏超声等检查。
接种疫苗:及时接种HPV疫苗、乙肝疫苗等,可以避免感染相关的细菌和病毒。
转发这篇文章,提醒你关心的人:早行动一小步,健康守护一大步!